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常見問答

(一)外來語通常用於引進新概念,一般而言,將外來語翻譯成臺灣閩南語有音譯、意譯、音義兼譯等方法。若是採用音譯,通常直接以羅馬拼音標示,可以標示調符或調值。例如:oo-tóo-bái / oo33 too55 bai51(機車);若是採用意譯或是音義兼譯,則使用漢字標示。例如:電腦、網路、芭蕾舞、卡片。

(二)臺灣台語中有許多日治時期留下的外來語,習慣在字形上採用日文的漢字而發音上則以臺灣台語發音,例如:注射(打針)、口座(帳戶)等。

關於這個問題,十二年國教課綱已將本土語言課程納入國、高中選修課程中,我們不必擔心學生的母語能力只停留在國小的基礎階段,而是能夠在往後的學習歷程中持續精進其語文能力。

(一)「本字」:
是指在傳統文獻中即有漢字字形,且意義與臺灣台語詞彙具同源關係的用字。
例:表示「香」的phang本字為【芳】、表示「小」的sè本字為【細】。

(二)「「訓讀字」:
是指使用詞義相同的漢字字形,來表現相對應這個詞義的臺灣台語音讀。從用字來說,是借義不借音,即取所用字形之義,加上去的音讀則另有本字。
例:【人】的字形臺灣台語讀jîn,而表示「人」有另一說法是lâng,因此【人】讀lâng時即為訓讀字。

(三)「借音字」:
是指一般民間或出自文獻的用字,有些是借某漢字的臺灣台語音讀,直接表達一個音同或音近但詞義不同的詞彙。
例:【某】臺灣台語讀bóo,可表「妻子」義。

(四)「新造字」: 
當音讀與詞義都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漢字時,便需要創造新字。造字原理多為形聲,次為會意。
例:表示「爬、攀登」的【𬦰】peh(形聲)、表示「長得高」的【躼】lò(會意)。

引用自「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本土語言資源網於學習資源的語言級別中所列的初級、中級、高級,所對應的認證考試級別如下:

(1)臺灣台語:初級〔基礎級、初級〕、中級〔中級、中高級〕、高級〔高級、專業級〕

(2)臺灣原住民族語:初級〔初級〕、中級〔中級〕、高級〔高級、優級〕

(3)臺灣客語:初級〔初級〕、中級〔中級暨中高級〕、高級〔中級暨中高級〕

區域

腔調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四縣腔

桃園、新竹、 苗栗

南投

高雄、屏東

花蓮、臺東

海陸腔

桃園、新竹、 苗栗

南投

 

花蓮

大埔腔

苗栗(卓蘭)

臺中

 

 

饒平腔

桃園、新竹、 苗栗(卓蘭)

彰化

 

 

詔安腔

桃園

南投

雲林

宜蘭、花蓮、 臺東

四海腔

桃園、新竹、 苗栗

 

 

花蓮、臺東

常用腔調人口最多者:根據研究,四縣腔為台灣客語使用人口最多的腔調,廣泛應用於通行與公共語境。

(參考自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臺灣客家話的分布及使用概況」)

#以上資訊提供給大家參考。

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有關客語聲母、韻母、聲調、變調的學習資源,可以參考哈客網「行動學習區」的「客語拼音教學課程」,並點選「上課去(另開新視窗)」自行學習。

#以上資訊提供給大家參考。

臺灣客語的一字多音現象,亦或涉及字的來源問題,此包含兩種可能的情形:

(1) 在一字多音中,是否真為同一來源字;

(2) 在不同字不同音中,是否存在同字多音的異讀字或文白異讀字。

引用自「客家委員會」,其網站中的「臺灣客語文白異讀探究」文中有對於此議題做詳細的解說,請參考此網站:臺灣客語文白異讀探究(另開新視窗)

客家委員會每年定期舉辦「客語認證」,不限國籍、族群、性別、年齡、職業等均得報名,測驗級數可分為初級、中級暨中高級。

  • 客語能力初級認證之測驗內容可分為:聽力測驗、口語測驗及閱讀測驗。
  • 客語能力中級暨中高級認證分為:聽力測驗、口語測驗、閱讀測驗及書寫測驗。

#提供以上資訊給大家參考。

臺灣客語當中,最常見的感謝之詞的用法就是「恁仔細」和「承蒙你」。

而臺灣客語最常見的兩個腔調(或次方言)四縣腔使用「恁仔細」與海陸腔則使用「承蒙你」,而南四縣腔則用「多謝」。

客語聲母的發音,大部份和華語相同,僅多出「v[v]」和「ng[ŋ]」。

客語的韻母較華語多,不過在發音上,僅有3個較大差異的音「eu」、「oi」、「ieu」及入聲韻。

此外,華語中有「ㄩ」音,客語則無,在華語中念「ㄩ」的韻,客語中會以「i」、「o」或「u」來發音,例如:華語「許(ㄒㄩˇ)」客語唸「hi31」;「學(ㄒㄩㄝˊ)」客語唸「hok」;「綠(ㄌㄩˋ)」客語唸「liug5」。

共109筆資料,第5/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