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ug 08 15:30:00 CST 2025
智慧種子兒童永續發展教育
- 回資源列表
- 語言:臺灣台語
- 資源內容:聽說學習
- 媒體:影音數位
學習簡介
《兒童生活教育動畫一台語版》以一系列生動可愛的動畫,引領觀眾探索身心靈成長、生活環境、教育議題與校園倫理等主題。全片以臺灣台語呈現,每一集皆為獨立故事,涵蓋誠實、環保、人際關係、公共禮儀與危機應對等多元內容。從〈北極熊的請求〉談節約資源、〈誠實97分〉探討誠信價值,到〈垃圾回收我也會〉強化環保意識,情節取材自日常生活,語言自然親切,搭配實用詞彙與口語句型,讓觀眾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地吸收語言與價值觀。
自學者可透過觀影輕鬆熟悉臺灣台語的語調與句構,提升聽力與表達能力;教學者則可將影片作為課外補充教材,提供豐富的語境與討論情境,結合品格教育與語言教學。每集均可搭配提問活動、詞彙延伸或生活應用練習,幫助學生在理解劇情之餘,實際運用所學。
相關影片
北極熊的請求
本集透過北極熊尋求人類幫助的情節,引導觀眾理解氣候變遷與日常節能的重要性。從孩子搭車上學到改變為步行的過程,逐步建立環保行動的具體圖像。自學者可從情節中熟悉與氣候、環境、生活習慣有關的語詞,如「冷氣」、「走路」、「地球暖化」等,亦能理解臺灣台語中表達請求與勸說的語氣。對教學者而言,影片可作為認識永續議題的起點,延伸討論人類行為與自然環境的關聯,並可進行台語環境詞彙或氣候主題教學,促進學生語言與環境素養的雙向提升。
誰才是模範生
本集以兩位小學生的互動為主軸,引發觀眾思考「幫助別人」是否也是一種表現優秀。故事語言淺顯但富含情感,情節真實貼近校園經驗。自學者可透過角色對話學習形容詞、比較句型及感受表達,培養語感與思辨力。對教學者而言,本集可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遇到的價值判斷,並進一步設計「我心目中的模範生」分享活動,結合語言練習與品格教育。
愛心傘
本集引導孩子理解「借用」與「歸還」的社會規範,透過簡單情節呈現責任感與誠信的重要。語言節奏平穩,適合初階學習者模仿對話語氣與生活詞彙如「落雨」、「借傘」、「收好」等。對教學者而言,可延伸設計物品歸還情境演練,搭配角色扮演加強語用訓練,亦能藉此培養學生對公共財的珍惜與社會參與意識。
誠實97分
本集從一張97分的考卷出發,引導孩子思考坦白錯誤比分數更重要。主角因擦掉錯誤答案而陷入內心掙扎,呈現出「誠實」這項價值的細膩層面。自學者可藉由劇情學習與考試、分數、情感表達相關的語詞與句型,如「寫錯」、「誠實講出來」、「媽媽會知影」等。對教學者而言,這是進行價值教育與臺灣台語會話練習的好素材,亦可設計討論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誠實小故事」,促進語言使用與倫理思辨的結合。
爸爸的環保袋
本集以孩童的觀點描繪家庭生活與環保意識的連結,語句簡明自然,是初階台語學習的良好起點。自學者可透過影片熟悉購物、器物與生活行動相關語彙,如「布袋」、「市場」、「環保」等,並模仿劇中語氣練習日常對話。教學者則可將本集作為認識臺灣台語生活用語與環境教育的雙主軸教材,搭配教室布袋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實踐所學於日常生活中。
我愛討厭鬼
本集從衝突與誤解切入,呈現人際互動中的轉變與接納。自學者可從劇中學到描述情緒與行為的詞彙,如「討厭」、「抱歉」、「無了解」等,並觀察對話中語氣的變化。對教學者來說,這是一則兼具情緒教育與語言學習的教材,適合設計角色扮演或情緒卡片活動,促進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同理與溝通。
阿利亞阿姨
本集描寫性格鮮明的阿利亞阿姨搬進社區後,因為生活習慣與大家不同,引起誤會與討論,最後透過溝通與理解建立起鄰里情誼。自學者可從日常對話中學習描述他人特徵、表達觀感與道歉的方式,特別適合熟悉形容詞與基本句構的練習;教學者可引導學生討論「差異與接納」的主題,透過角色扮演或情境表演,練習使用臺灣台語進行觀察與評論,深化語言與社會情境的連結。
失而復得的腳踏車
本集在講述主角不小心弄丟借來的腳踏車後,經歷一連串尋找與坦承的過程,突顯誠實與負責任的價值。自學者可從角色的心理變化中學習表達「不安」、「猶豫」、「承認錯誤」等語句,並強化描述物品與地點的能力;教學者則可設計故事接龍活動,讓學生用臺灣台語練習敘述事件的經過與結果,進一步強化語言邏輯與倫理思辨。
卡啦ok不ok
本集透過歌唱比賽的過程,帶出對舞台表現的緊張、準備與人際關係的挑戰,反映出每位小朋友的個性與學習成長。自學者可從劇中學習表達「準備好了嗎」、「我會緊張」、「你唱得真好」等日常互動語句,也能透過歌唱部分增進語音語調的掌握;教學者可配合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介紹歌曲內容或分享比賽經驗,培養語言與表達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細菌大戰
本集以擬人化的方式描繪細菌的攻防戰,讓小朋友了解勤洗手與衛生習慣的重要性。自學者可藉由觀察角色對話與場景敘述,學習「乾淨」、「臭臭的」、「快去洗手」等日常衛教用語;教學者可設計簡易衛生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分享生活中保持清潔的方法,並透過角色扮演加強語言與生活實踐的結合。
不衛生股長
本集故事主角雖然擔任衛生股長,卻經常自己不注意清潔,藉由同儕的提醒與自身反省,重新認識「以身作則」的意義。自學者可從劇情中學習表達「我做錯了」、「我要改進」、「一起打掃吧」等句子,強化人際互動與情境對話能力;教學者則可設計角色討論或分組模擬課程,鼓勵學生用臺灣台語分享職責與學校經驗,提升表達與理解能力。
我不是九官鳥
本集透過主角被誤認為只是會模仿的九官鳥,比喻孩子也擁有創意與思考能力,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我。自學者可從劇中學習「不是只有照講」、「我有我想法」、「你可以聽我說嗎」等語句,有助於提升表達觀點與情感的能力;教學者可搭配意見交換或表達練習,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發表個人觀察或創意想法,建立主體性與語言信心。
停水48小時
當家裡突然沒水,主角一家面臨生活上的各種不便,透過困境學習資源珍惜與危機處理。本集讓自學者能習得「水怎麼沒了?」「我們該怎麼辦?」「先用儲水桶」等實用的臺灣台語句型;教學者則可藉由劇情設計模擬活動,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應變方式,培養口語表達與實際情境應用的能力。
博愛座
故事圍繞主角在公車上遇到需要博愛座的乘客,從內心掙扎到最終讓座,學習尊重與關懷。自學者可藉此學會如「我可以坐嗎?」「阿嬤你先坐」「這是博愛座」等常見情境語句;教學者則可延伸進行禮貌語教學,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如何觀察與實踐「讓座」與關懷他人的行為。
垃圾回收我也會
主角起初對垃圾分類感到困惑,但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理解環保的重要性。本集讓自學者熟悉「這是可回收嗎?」「要分開放」「環保車來了」等生活語彙;教學者可搭配實際分類活動或圖片,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描述不同的垃圾與分類方式,培養語言能力與環境意識的結合。
珍珍的太陽眼鏡
珍珍在學校弄丟了新買的太陽眼鏡,心情沮喪又害怕媽媽責備,最後卻從朋友的協助中體會到友情與分享的溫暖。自學者可從對話中學習「你有看著我的眼鏡嗎?」「我攏找無」「這副借你戴」等日常實用語句;教學者則可引導學生以小劇場方式演練借物、失物詢問與情感表達,強化生活情境語言與同理心的培養。
家有布丁
故事以家中新養的小狗布丁為主軸,展開一連串充滿趣味與挑戰的飼養日常,呈現出責任與照顧的重要性。自學者可以從中習得如「狗仔會咬東西」「汝欲餵伊食物未?」「伊是咱的家人」等寵物相關語句;教學者則可延伸討論飼養動物的責任,並透過實物圖卡輔助,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描述家中寵物的日常行為與習慣。
沒有腳的姐姐
主角的姐姐因身體障礙無法行走,故事展現她如何努力克服困難、爭取自我價值,也讓主角學會尊重與包容不同的人。自學者可學習如「你敢會走?」「伊有使用輪椅」「愛互相幫忙」等關懷與包容的語言表達;教學者則能設計討論活動,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描述不同的身心特質與協助方式,深化語言能力與社會關懷的連結。
不能說的秘密
小朋友無意間得知了朋友的秘密,卻陷入是否該說出口的掙扎。故事透過日常情境呈現「信任」「承諾」與「保密」的道德價值。自學者可熟悉「這是我答應伊的」「汝敢有講出去?」「講秘密袂使大聲」等實用語句;教學者可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練習如何以臺灣台語表達保密與情緒處理,並討論朋友間信任的重要性。
笑臉阿婆
故事描繪一位常常微笑的阿婆,用溫柔關懷帶給鄰里溫暖,孩子們也從她的行動中學會了關懷與禮貌。自學者能學到如「阿婆攏笑笑」「阮攏有講 ‘妳好’」「伊真親切」等情感與禮貌相關語句;教學者則可設計觀察任務,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描述日常中觀察到的溫暖行動,並延伸討論尊敬長輩與社區互動。
蠶寶寶的一生
本集以蠶寶寶的成長歷程為主軸,介紹從孵化到結繭的生命過程,也鼓勵孩子觀察自然、尊重生命。自學者可接觸「這是蠶寶寶」「伊會食桑葉」「變做繭仔」等自然觀察語句;教學者可搭配生命教育主題,結合觀察紀錄活動與詞彙練習,引導學生用臺灣台語描寫生物變化過程,提升科學語彙與描述能力。
隔壁有賊
本集以一場社區裡發生的竊案為背景,透過小朋友的觀察與家長的提醒,傳達居家安全與危機處理的觀念。故事中強調「勿干擾警察辦案」「看著可疑人物愛報案」「夜時門愛鎖好」等實用語句。自學者可學習如何表達觀察發現與安全警覺;教學者則可藉此進行情境模擬練習,引導學生以臺灣台語描述目擊情況、講述事件經過,並討論居家防範的實用知識。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