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常見問答

  1. 《呆呆囝仔古》這是一款給初級學習者使用的聽讀故事App。裡面提供了四本免費的閩南語故事書。故事中色彩豐富、畫風可愛,故事書的文字也是跟著閩南語發音標示對應的發音文字。
  2. 《台語學習加油站》是一款整合閩南語學習資源的App。讓使用者學習及加強閩南語的語文能力,是考取教育部閩南語中高級認證的好幫手。應用程式內含五大系統:台語大考驗、聽寫練習、教育部電子報、朗讀與聽力、台語俗諺、牛刀小試。
  3. 《學說閩南語【有聲同步】高清晰 全面》
    本程式具備以下特色:
    ➀高清晰+精準同步字幕
    ➁科學合理課程安排:基礎+進階+高級
    ➂多種播放方式+耳機線控支持
    科學合理的內容安排,從基礎到高級,循序漸近,讓學習者迅速掌握閩南語。
    教程離線收聽,不耗流量,方便使用。

咱來學臺灣閩南語-讀語句上簡單:

此系列教材可以幫助您的語句學習。咱來學臺灣閩南語教材中收錄 420句例句,讓學習者從例句中體會臺灣閩南語實際運用的情況,為協助學習者理解例。例句使用時機,將例句分為 16 大類,包含:人際、交通、食物、動作、徛家、天文地理、日常用品、生活娛樂、行業生產、品行樣貌、思想行為、時間空間、動物植物、教育文化、經濟用度、醫療健康。

請參考《咱來學臺灣閩南語-讀語句上簡單01》及《咱來學臺灣閩南語-讀語句上簡單02》

為保存臺灣本土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教育部每兩年進行一次「閩客語文學獎」徵稿活動,徵選語言別分為「閩南語及福州語」、「客家語」兩組,徵選文類有「現代詩」、「散文」、「短篇小說」。鼓勵社會大眾、各級學校教師及國內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共同參與本土語言文學創作活動。

詳情可注意教育部網站公告。歷年作品集可於教育部語文成果網查詢。

(一)一般的研究常從「語言使用人口」去判定語言流失與否,雖然「人口」是語言保存的重要因素,但是「族群人口」並不等於「語言使用人口」,人口再多,如果缺乏語 言使用,母語仍有流失的危機。

(二)臺灣閩南語族群人口雖多,但是相關的語言使用研究顯示:日常使用者的年齡層逐漸偏高,使用場域也限縮在較私人的場合;形成族群人口多,卻正流失其語言的現象。近年來年輕人皆以華語作為主要語言,語言少使用,語言能力就自然下降,能說流利閩南語的人數明顯有下降趨勢,而在家庭中如果沒有將母語傳承給下一代,終將面臨語言流失的可能。

 (一)日本、韓國在歷史上受到古代中國及漢文化影響,都曾使用漢字與文言文做為書面語;可以說日語、韓語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古漢語「基因」的語言。這些由中古漢語保留的詞彙,因為同一源頭,因此在發音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度。

(二)近代的臺灣及韓國都曾經過日本的殖民統治,許多生活詞彙、專業術語也沿用過去日語外來語的名稱。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在說臺灣閩南語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念起來跟日語、韓語很像的原因,除了同樣有古漢語的淵源,近代的日本統治,也是讓這三個語言彼此相像的因素。 

教育部為推動臺灣閩南語並提高全民學習興趣,於106年起即規劃進行「閩南語卡通、動畫字幕製作及配音工作計畫」,並獲文化部支持及出資協助,以臺灣閩南語配音並搭配臺灣閩南語漢字字幕,供民眾自學或做為親子學習資源。

學齡前(幼兒園)影片:小貓巴克里、馴鹿超人傑若米、我的泰山爸爸

小學階段影片:GO!GO!原子小金剛、九藏喵窩日常篇、觀測站少年、卡滋幫、九藏喵窩

請參考閩南語動畫網:https://twbangga.moe.edu.tw/info

(一)語言的基本使用可分為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說,聽得懂、會講,與會讀、會寫,是語言學習上不同的面向,如同幼兒在經過成年人的教導後可能具備基本的語言對話溝通能力,但他卻不一定具備識字讀寫的能力。而我們對孩童的語言能力要求也必然不會只停留在會講、聽得懂就好,而是進一步習得語言的書寫及識讀能力,以建立語言學習的全面發展。

(二)學習臺灣閩南語也是一樣的道理,過去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並未將學習能力發展至「讀」、「寫」階段,以至於讓很多人以為這個語言就只能用來口語溝通,現在我們希望讓孩子們在習得基礎的聽、說能力後,也能進一步具備讀、寫之能力。

(一)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用符號來記錄,而無論是哪一種符號,只要可以系統性的記錄語言,可以被社會接受而書寫、流傳,就是那個語言的文字系統。

(二)臺灣閩南語的書面文字向來有漢字及羅馬字的傳統,在日治時期也曾用改良的假名來當文字。只是過去,母語教育並不普及也不受重視,造成一般大眾認為「閩南語沒有文字」的錯誤觀念。

(三)從現存最早的臺灣閩南語白話書面語文獻資料——中國明朝嘉靖重刊的《荔鏡記》戲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出版)算起,臺灣閩南語漢字至少有450年以上的歷史;而臺灣閩南語羅馬字初創於十七世紀初,最早文獻是 1617 年天主教的傳教文字,距今也有400年的歷史了。

只要是有利於語言的學習,都值得我們將之利用來作為幫助學習的工具,無論是漢字抑或是羅馬字。漢字與拼音文字不同,其字形外觀雖能表意,但較不具表音功能,羅馬拼音直接從字的外觀直接了解其發音。

而羅馬拼音有其易學、易懂、易讀等特性,廣泛被世界各國語言採用,若能使用這套有規則的拼音工具來幫助我們學習臺語的發音,讓外國人學習臺灣話更有效率的工具。
且臺灣閩南語中有不少擬聲詞及擬態詞,更有一些來源並非漢語的成分,均無法以漢字表示,使用羅馬拼音書寫、紀錄是保留其原始發音及文化意涵的好方法,也是讓外國人學習臺灣話更有效率的工具。

共119筆資料,第3/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