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常見問答

前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曾說:「族語,是原住民的身分證。族語在,原住民族就存在;族語不在原住民族就不存在。」可見族語和原住民文化認同是習習相關的。

根據目前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的資料,目前有16族。16族包括阿美、泰雅、布農、排灣、魯凱、卑南、賽夏、鄒、邵、雅美(達悟)、噶瑪蘭、太魯閣、賽德克、撒奇萊雅、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

同一族有的有不同的方言別,甚至同一個方言,內部還是有一些腔調的差異,若繼續做語言調查,方言別有可能再增加。目前公告的有16族共42方言別。以下是目前各族語及其方言別列表:

  1. 阿美語:北部阿美語、中部阿美語、海岸阿美語、馬蘭阿美語、恆春阿美語
  2. 泰雅語:賽考利克泰雅語、澤敖利泰雅語、汶水泰雅語、萬大泰雅語、四季泰雅語、宜蘭澤敖利泰雅語
  3. 排灣語:東排灣語、北排灣語、中排灣語、南排灣語
  4. 布農語:卓群布農語、卡群布農語、丹群布農語、巒群布農語、郡群布農語
  5. 卑南語:南王卑南語、知本卑南語、初鹿卑南語、建和卑南語
  6. 魯凱語:東魯凱語、霧臺魯凱語、大武魯凱語、多納魯凱語、茂林魯凱語、萬山魯凱語
  7. 鄒語:鄒語
  8. 卡那卡那富語:卡那卡那富語
  9. 拉阿魯哇語:拉阿魯哇語
  10. 賽夏語:賽夏語
  11. 雅美語:雅美語
  12. 邵語:邵語
  13. 噶瑪蘭語:噶瑪蘭語
  14. 太魯閣語:太魯閣語
  15. 撒奇萊雅語:撒奇萊雅語
  16. 賽德克語:德魯固語、都達語、德克達雅語

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網站有提供各族語方言別分佈參考表,請上網搜尋「臺灣原住民族16族語42個方言之分布參考表」,就可以根據你所居住的村里找出對應的族語方言別。如果是都市原住民,也要用你的原鄉來查詢。

平埔族與原住民族目前都被歸類在臺灣南島民族的分類下,兩者互不隸屬。

平埔族群的分類,各家學者有些出入,普遍來說可分為:噶瑪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eh)、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Makatau)。

其中,移居花蓮的噶瑪蘭族,其族語有保存下來,從原先被歸類在阿美族裡被分出來,屬於原住民族。

平埔族的語言,大部分皆已死亡,不過目前西拉雅語及分類在巴宰族的噶哈巫語(Kaxabu)正在從事語言復振的工作,如果成功挽救,將來有可能被歸入原住民族。

南島語系民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佈的最北端。

另外,臺灣的面積不大,南島語的種類卻很多,密度很高,根據擴散理論,有學者提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南島語的分佈雖然很廣,但是一些基本詞彙是相通的,所以南島語也是語言學界很有興趣的研究對象。

要讓孩子自然學會族語,可以主動和孩子講族語,營造家庭族語學習環境,先讓孩子習慣「聽」族語引發孩子的好奇心,進一步培養孩子「說」的能力。

可以參加原住民族委員會每年舉辦的「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分為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優級等五級,其中初級和中級包含聽力及口說測驗,其他三級包含聽力、口說、閱讀及寫作測驗。

可以從原住民族語E樂園網站(網址:http://web.klokah.tw/)取得相關資料。

語言與文字的關係是先有語言再有文字,透過文字來記錄語言,對於語言的保存及傳播有很大的助益。因此,書寫對於族語的推廣至關重要。

共45筆資料,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