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捷問的問題

(一)「本字」:
是指在傳統文獻中即有漢字字形,且意義與臺灣台語詞彙具同源關係的用字。
例:表示「香」的phang本字為【芳】、表示「小」的sè本字為【細】。

(二)「「訓讀字」:
是指使用詞義相同的漢字字形,來表現相對應這個詞義的臺灣台語音讀。從用字來說,是借義不借音,即取所用字形之義,加上去的音讀則另有本字。
例:【人】的字形臺灣台語讀jîn,而表示「人」有另一說法是lâng,因此【人】讀lâng時即為訓讀字。

(三)「借音字」:
是指一般民間或出自文獻的用字,有些是借某漢字的臺灣台語音讀,直接表達一個音同或音近但詞義不同的詞彙。
例:【某】臺灣台語讀bóo,可表「妻子」義。

(四)「新造字」: 
當音讀與詞義都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漢字時,便需要創造新字。造字原理多為形聲,次為會意。
例:表示「爬、攀登」的【𬦰】peh(形聲)、表示「長得高」的【躼】lò(會意)。

引用自「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本土語言資源網於學習資源的語言級別中所列的初級、中級、高級,所對應的認證考試級別如下:

(1)臺灣台語:初級〔基礎級、初級〕、中級〔中級、中高級〕、高級〔高級、專業級〕

(2)臺灣原住民族語:初級〔初級〕、中級〔中級〕、高級〔高級、優級〕

(3)臺灣客語:初級〔初級〕、中級〔中級暨中高級〕、高級〔中級暨中高級〕

共42筆資料,第5/5頁